6月5日,阳光电源发布公告称,“光伏新政”短期内给光伏行业带来了压力和挑战,但海外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强劲,可部分弥补国内市场需求下滑的影响。
新政冲击致股价腰斩
自5月11日以来,阳光电源的股价腰斩,从19.16元的高点,下跌到6月8日的收盘价9.94元。尤其6月以来,其股价在六个交易日下跌超过28%,机构争相出逃。8日龙虎榜数据显示,四家机构合计卖出4.63亿元。
A股市场对光伏行业的恐慌情绪蔓延,源于日前出台的光伏新政带来的巨大冲击。6月1日,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《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》。《通知》提到,根据行业发展实际,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,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,降低补贴强度。
研究机构认为,市场对于新政反应过度。长期来看,政策由靠补贴驱动规模扩张,转变为靠技术和市场推动提质增效,对于一些多元化、海外布局的大企业来说是利好,利于其抢占市场,加速进入光伏“平价上网”时代。
加速“出海”寻求新增点
事实上,新政之下,行业龙头仍有相当的利润空间。阳光电源近日表示,国内光伏市场下半年的需求会不及预期,但海外业务发展迅猛,全球的光伏装机量整体下降不会特别大。
自2015年以来,阳光电源逆变器出货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。2017年年报显示,阳光电源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.2亿元,同比增长85%。仅2017年上半年,其海外出货量已超过2016年全年水平。阳光电源副总裁周岩峰此前表示,截至2017年6月底,公司在全球50多个国家累计安装光伏逆变器超过42GW,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%以上。
掘金新兴市场面临挑战
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,欧美国家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的“双反”调查从未停止,印度、非洲和中东等新兴市场成为中企海外掘金的主要阵地。
工信部公布的2017年中国光伏产业总体运行情况显示,墨西哥、巴西、印度等新兴市场增速提升,对印度出口跃居第一位。
不过,贸易纠纷仍是中企出海面临的最大风险。工信部表示,目前,以我国光伏产业对全球市场的掌控力,依托国内市场的蓬勃发展,个别海外市场的关闭并不会对整个行业形成较大影响。但如果所有国家都开始对中国进行“双反”等贸易措施,那我国光伏产业将难以持续性发展。
对于出海的中企而言,熟悉WTO规则,以便熟练运用贸易规则,熟悉应对策略十分重要;同时,直接在海外建厂,也是规避双反风险的途径。 (责任编辑:admin)



- 比亚迪推L4级智能泊车保障,自动驾驶商业化再迈关键一步
- 北方稀土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预增超18倍,稀土永磁战略价值仍将持续发酵,板块股价上涨大致分三阶段
- 多家硅片企业上调硅片报价,硅料市场已呈现触底企稳态势
- 6月核心CPI涨幅创新高,消费板块或受益
- 百部影片角逐暑期档,或直接拉动三季度业绩,两类企业直接受益
- 全球首家!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,AI芯片需求引爆指数级增长
- 5连板PCB大牛股业绩预告“炸场”,扣非净利润同比预增4700%-6300%
- 智元机器人收购上市公司,业务协同效应或显现!深挖人形机器人机遇
- 多元金融板块引领A股大潮崛起,金融创新助推市场新活力,机构扎堆布局抢滩!
- 人形机器人突破新里程!我国市场规模有望六年暴增至近400亿,领军企业强势布局各领域!